近日,《动物学杂志》正式出版了集团黄松教授团队研究和描述的新物种:祁门大鲵(拉丁文学名Andrias cheni Xu, Gong, Li, Jiang, Huang and Huang, 2023)。新物种的拉丁文种名cheni”取集团资深教授、《安徽两栖爬行动物志》作者、被誉为“扬子鳄之父”的陈壁辉先生的姓氏,以此纪念陈壁辉教授对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。

中国大鲵是中国特有的、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,最大体长近2米,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长江、黄河和珠江流域在黄山,大鲵因其“丑陋”的外表而被当地人视为不祥之物。1937年石国柱纂《歙县志》中记载“鲵鱼,……,土人不知烹法,又以其状甚怪,偶获之,辄弃之”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黄山当地的大鲵种群。30年前,黄山的野生大鲵资源非常丰富,常有大鲵顺着溪流爬入山区居民家中,或被居民驱赶,或被切碎了喂猪。

然而,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,大鲵被恶意炒作,黑市价格飞涨,大鲵被大量捕获,野外种群极度濒危。1990年代期开始,全国各地大鲵人工养殖迅速发展,人工种群数量剧增。但由于缺少遗传管理,来自不同地区的大鲵相互杂交,导致人工种群基因混杂。有超过28万尾基因型不清楚的养殖场大鲵个体被增殖放流到野外

所幸1995年之前,黄松教授在祁门县收集了若干本地原生的大鲵标本,为祁门大鲵新种描述提供了可靠的凭证标本。祁门大鲵新种的正、副模标本共11号(馆藏号 ANU20230001 - 11)保存在银河galaxy娱乐官网标本馆。

外部形态上祁门大鲵与大鲵属其他物种区别是:祁门大鲵头部和下颌相对光滑,仅有若干不规则排列的小结节;2指最长、第3指次之、第1指最短。该研究提供了祁门大鲵完备的形态数据,为后续大鲵野生谱系的资源保护、人工种群遗传管理和增殖放流等提供了参考。目前,黄山市的一些养殖场仍然保有活体纯种祁门大鲵。这些野生型个体对于恢复祁门大鲵的野生种群具有重要意义,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。

黄山学院、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、上海海洋大学、黄山诺尔生物多样性研究所、安徽省祁门蛇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了本项研究。